世界血栓日 | 正确认识血栓这个“沉默的杀手”,拒绝被“栓”住

2022年10月13日是第九个“世界血栓日”, 1856年德国的Rudolf Virchow教授提出血栓形成三大要素:血管壁损伤、血流异常、血液成分异常。

2014年3月,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(ISTH)为纪念Rudolf Virchow提出“血栓形成”理论,以他的生日(10月13日)作为“世界血栓日”;并且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,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。



静脉血栓栓塞症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主要是因为其发病隐匿,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故容易漏诊、误诊,而且在一些高危因素下,每个人都可能会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。但是,通过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以很大程度预防静脉血栓,所以要提高广大群众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程度。



NO. 1  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


静脉血栓栓塞症是由于静脉血流滞缓、静脉壁损伤、血液高凝状态等高危因素导致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形成栓子,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类疾病。静脉血栓栓塞(VTE):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(DVT)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(PTE),两者相互关联,是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。

深静脉血栓形成(DVT)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,多见于下肢深静脉。在下肢形成后,往往会导致肢体的肿胀、疼痛。一旦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入肺动脉就可能会导致肺栓塞(PE),引起胸闷、气短、呼吸困难,引起休克甚至是死亡,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
NO. 2  哪些人群容易发生血栓


  1. 老年人: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心血管老化,心肺功能衰退,血液流速减慢,再加上腿部肌肉力量减弱等情况会导致血流瘀滞,形成血栓。
  2. 孕妇、产妇:由于怀孕后腹腔压力增大压迫血管,以及下肢水肿等原因导致血流瘀滞,产后由于疼痛或者休养等原因导致活动量减少,都容易导致血栓形成。
  3. 骨折、手术、长期住院患者:骨折、手术患者往往血管有损伤,会导致局部出现凝血现象,此类患者和长期住院患者活动受限,长期卧床,容易导致血液瘀滞,形成血栓。
  4. 长时间不活动人群:长时间站立或者是久坐的人群,由于血流速度减慢,容易形成 血栓。


NO. 3  血栓如何预防


  1. 动起来:适当、合理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预防深静脉血栓。
  2. 药物预防:容易形成血栓的人群,如骨折、手术、住院患者,需要给予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发生。
  3. 物理预防:下肢按摩、足底静脉泵、弹力袜、迈合血栓泵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流通。



如果您有任何疑问,请联系我们!
请输入您的信息,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